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强大,高等教育强国就很难实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起点,新建本科院校要有新作为,努力为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首次发布了《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报告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一大批新大学应运而生。新建本科院校有678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1219所的55.6%,新建本科院校已实实在在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全国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建立人力资源大国、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出井喷之势。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我国通过对原有基础较好的地方性高职高专合并或升级,新建了一批地方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据统计,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数都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左右。我国于2002年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目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新建本科院校的贡献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推动了我国地方高校的转型。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后,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但由此而来的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了破解我国高校外延式发展的惯性思维,我国提出了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引导一批地方高校转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绝大多数地方高校找准了自身办学定位,特色越来越得到彰显,人才培养质量也得以大幅提升。
新建本科院校还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积极应对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不断优化学校专业,培养地方发展“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面。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和非省会城市,为推动中西部省份和偏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体制机制不畅、社会支持乏力、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课程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等挑战,发展仍任重道远。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为新时期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找准院校办学定位。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已从数量和规模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过渡到以公平和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不能求大求全,一味追求改名升级,继续走“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老路,而是努力通过质量提升,走差异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同时,还要利用好“双一流”建设的契机,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双一流”建设的实施面向所有高校,并进行动态调整。因此,在“双一流”建设中,新建本科院校要通过积极服务地方,办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一流学科和专业,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并以此和其他重点高校同台竞技,参与“双一流”的角逐,推动院校整体更好发展。在打造学校品牌过程中,学校要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质量,就没有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强大,高等教育强国就很难实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起点,新建本科院校要有新作为,努力为高等教育强国和高等教育现代化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