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以贵州省最北部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学生陈果为例,聚焦“贫二代”现象——“高失业率意味着大学4年的书本知识并未给他们带来一份体面的工作,意味着‘贫二代’中本来最有希望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这一部分人,他们的梦想还未出发,在现实面前就已折戟”。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应届生就业调查报告》也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群体,失业率高达30.5%。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贫二代”现象?如何缓解贫穷的代际传递?本期刊发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毕业生城乡差异呼吁教育重心转移
农村学生的劣势是长期形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教育机构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弥补他们的短板。
■廖德凯
近日,有媒体报道,农村家庭毕业生失业率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媒体还为此在“贫二代”、“官二代”、“富二代”之间进行比较。笔者认为,毕业生就业不是简单的贫与富之间的比拼,而是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结果。在不可能改变个人出身的情况下,缩小毕业生就业的城乡差距,还得在教育上做出改变,让教育重心适当转移。
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关键在于人才的综合能力。从当前人才招聘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公共管理服务部门,还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招聘,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除了看毕业学校的招牌外,招聘招考的模式都体现出对应聘者基础知识、专业水平、应对能力、交往交流等综合素质的考量。许多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但综合素质稍低者,很难被自己喜欢的单位录用。以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为例,如果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应急思维、沟通交流乃至举止仪态不佳,被翻盘的现象极为普遍。综合表现能力成为毕业生初次进入社会的关键因素。
为什么城市家庭毕业生与农村家庭毕业生就业状况有较大差距?这是因为两者所接受的教育、日常接触的环境、生活压力下的心态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大差异。这种差异最后逐步形成个人气质、心理、信心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并在进入社会后的竞争中体现出各自的优劣。
相对来说,农村家庭毕业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即使有让子女求学的信心,也缺少足够的文化熏陶,且农村的熟人社会也不容易培养出面对任何人都能轻松交流的能力。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教育多以知识传递为主,往往重视“主科”而忽视“副科”。由于教育资源的缺乏,素质教育很难开展,开展起来质量也不高。与城市孩子较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相比,农村孩子在才艺方面有劣势。如果加上来自经济的压力和其他就业准备,劣势自然更大。
农村学生的劣势是长期形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但教育部门和机构完全可以采取措施弥补他们的短板。高中及大学应当在教育重心上进行适当转移,将专业了解、就业准备、心理调整等相关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农村学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非单纯的学业成绩,特别是改变只注重主科成绩的教育理念。
比如,农村高中可以多开设专门的专业知识课程,大学在农村学生入学后进行通识教育,待学生对专业更加了解后再选择专业;在组织各种活动时,学校要更加注重农村学生的参与率,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自我表达、言行规范等能力,加强对困难学生进行压力纾解方面的心理指导。同时,学校应引导学生以平常心对待就业,避免“高不成低不就”的失业。通过在学校有针对性地弥补短板,改变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能大幅提升农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
贫穷的代际传递,最可怕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健康积极的心态往往可以让一个“贫二代”成为“拼一代”,而精神一旦沉沦,也就失去了进取的本能。农村学生相对而言更能吃苦、更加勤奋,教育的最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如果能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发现和激励他们优秀的一面,有时候更加接近教育的本质。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是暂时失业,将来也更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作者系媒体时评人)
“贫二代”更要走好自立自强之路
“贫二代”并不天然意味着毕业即失业,古今中外都有很多寒门子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凭着自身的努力与抗争干出一番事业的范例。
■凌宗伟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固然需要更多的力量介入,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家庭和学校,都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认识到,所谓靠山山要倒,靠海海要干,外在的帮助和支持只是一时的,拯救命运的只能是自己。
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真正的知识绝不单单是书本知识,还包括生存的知识和自救、自立、自强的知识。如果一心只读圣贤书,一门心思提升学业成绩和应对升学考试,片面地认为有个好成绩或考个好学校,就能改变命运,而不重视生活技能、人际交往、应对困境等关乎个人生存的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训练,那么改变命运极有可能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梦。从这个角度讲,社会各界对“贫二代”最大的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及早地意识到,求学的目的在于自我生长,这种生长不是掌握多少书本知识,考多少分数,更多的是掌握生存之道。
另一方面,“贫二代”并不天然意味着毕业即失业,古今中外很多寒门子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凭着自身的努力与抗争干出了一番事业的,如陈嘉庚、李嘉诚等。当“贫二代”真正认识了自身的局限与长处,找到了成长的目标,更可能凭自己的智慧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梦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就是一种自我认知与自觉改变。家境贫寒,门户低下,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有了清醒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就能认清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也才有可能埋下头来,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去努力,正如郑板桥的那句名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另外,当前社会的用人机制和就业观念也需要改变。各行各业招聘员工时,在不影响整体质量的前提下,对于来自农村和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还应适当地降低门槛,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就业的机会。“贫二代”入职后,企业或单位更要在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上为其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机会,帮助他们及早地熟悉具体工作岗位,并在实际工作中创造条件,让他们及早地适应工作环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所在团队。同时,“贫二代”自身也需对创新创业有所期待,有所努力,多从自身优势出发,挖掘固有的潜力,在可能与现实之间探寻自救之道,而不只是将眼睛盯在公务员、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事业单位上。其实,相对于其他群体,“贫二代”的长处在于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倘若做到了不瞻前顾后,不图一劳永逸,从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做起,“贫二代”亦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除了社会的各方支持,“贫二代”也需要站出来,勇于彰显和超越自己。要知道,唯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关注再多,力度再大,自己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知,没有明确的要求,不付出应有的努力,外界的支持越多,贫穷代际传递的概率就越大。(作者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