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3代理_对69位弃读学生 不必动辄以失信施压

发布作者:www.bpjsedu.com
发布时间:22-04-10

  近日,湖南大学69名研究生“录而不读”事件,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不乏谴责的声音,在不少人看来,“录而不读”扰乱招生秩序,是典型的失信行为,甚至有人建议,应将不守信用的学生纳入征信机构的失信名单。     站在高校角度对学生的批评可以理解。这些弃读的学生,已经拿到了通知书,每个学生都占用了一个招生名额,放弃入学后,这些名额已经不可能补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学位空缺。这样一来,一方面,导致一些导师带不满人;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学院的招生计划。总之,学生爽约的代价是,高等教育资源被浪费了。     但在谴责的声音之外,同样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理解。因为对考生来说,哪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也只是和高校达成了初步的契约。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比如拿到了出国的机会,或者考上了公务员等,他当然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毕竟话说回来,多数学生考研未必是奔着学术研究的目标去的,而是将它当作就业的敲门砖。     法律规章没有限制或禁止“录而不读”,那它就是考生不可剥夺的自由。而且,有招生经验的高校,应该预料到这种爽约的局面,并提前做针对性安排。媒体对一些高校招生单位的采访也显示,类似大量学生集体爽约的情况,本来就相当少见。将它无限放大,并上纲上线地开出列入失信名单的惩罚措施,反而是简单粗暴、小题大做,伤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在本硕博的招生中,由于是集中录取,高校和考生其实都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因此才会出现之前的北大退档贫困生风波。“录而不读”造成的教育资源浪费,说到底还是招生体系不灵活的结果。每个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录取通知书,学校也只能一次录取,没有补录机会,必然容易出现学生“录而不读”,或者学校一些专业、导师招不满人的局面。     在这种前提下,正确的做法,可参考欧美国家那样,减少集中录取、集中调配的计划色彩,让录取的方式更灵活、更有机动性,让学生有“后悔权”,让高校有补救的手段。用失信名单倒逼履约,甚至从道德层面对失信学生施压,看上去能够避免招生名额浪费,但对学生的前途和发展,同样会造成另一种时间浪费。而且,这种减损学生自由的方法,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可谓南辕北辙。     光明网

责任编辑:故城

浏览次数: 次

郑重声明:摩登3官网所展示的均来本公司,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Works on display are from 摩登3-摩登3首页-摩登3官网,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or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版权所有 ©2011 摩登3-摩登3首页-摩登3官网 | 技术支持:摩登3-摩登3首页-摩登3官网
Copyright © 2011 | http://bpjsedu.com, | E-mail:请输入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