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考生估计都憧憬过,考试时有一份标准答案摆在面前,那该多好。可当这样的事真实发生时,注定只能是闹剧。 12月23日,有网友爆料,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自主命题的《外语教学理论基础》科目考试过程中,校方出现失误,有考生称考场上发的不是试卷,而是答案。更诡异的是,此事还不只一起。山东教育厅官方微博称,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期间,山东师范大学自命题科目《外语教学理论基础》、青岛理工大学自命题科目《城乡规划理论综合》都发生了试题错装,并将之定性为“严重的责任事故,影响了考生正常考试,造成了恶劣影响。” 真是段子都不敢这么写。虽然涉事学校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连夜作了回应,并称将安排重新补考,并报销补考考生的相关费用。但这样的事,绝不能以“工作失误”来轻描淡写,问题的处置也不能仅仅是重新补考这么简单。
目前涉事方面有必要回应几大疑点: 一是,试卷为何会发生统一性的错装?按照常识,考试答案不至于要印刷试卷那么多份,这是否意味着在印刷环节就已经开始出错,而不仅仅是错装?由此,从试卷印刷、装袋、密封,是否做到了每个环节都有监督审查机制?只要任何一个环节能够发现问题,也不至于将错误闹到“把答案发到考生手里才发现问题”这一步。这种全链条式的失守,让人震惊。 二是,涉事学校回应称,将为考生提供免费补考,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事后补救。但是,补考的试卷如何选择,应该慎重。如果依然是按原有试卷,在如此多考生看到答案的情况下,还是否妥当,应该予以评估。进一步言之,此次考试是否有备用试卷? 三是,一个省同时有两起高校犯同样的错误,到底是纯粹的偶然,还是另有共性原因,涉事高校及有关部门,有必要向社会公布更详细的答案。 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低级错误时有发生。12月23日,电子科技大学发布通知称,该校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固体物理》,试题内容与考试大纲出现偏差,无法考核考生真实水平,考试未能正常进行,将组织补考。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试卷上,一道 25 分的题目要求翻译文言文并分析划线部分,但卷面上并没有标注划线;中国地质大学发布通知,称由于工作失误,《普通地质学》(自命题)科目考试使用了错误的试卷。 这些发错或者出错题的试卷,基本上都属于学校自主命题的专业科目。换言之,相较于英语、数学等全国统一命题的科目,专业科目的命题、组考权都下放到学校,这本来是好事。但从屡屡出现的问题来看,是否也说明随着管理权限的下降,组考的严肃性出现了衰减? 说到底,组考是一项高度专业性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而标准化的把关,容不得一点漫不经心。一而再地出现问题,既是对研究生考试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损伤,也折射出组考工作的专业性缺乏及责任疏漏。 据山东省教育厅称,目前已成立调查组开展调查,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希望这一次的“严肃处理”,能真正让学校组考工作变得走心和专业起来。
责任编辑:WANG17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