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2月6日有河南省淅川县教师反映,淅川县中小学本学期期终考试试卷与邻县西峡县试卷雷同,造成考试泄题。试卷图片还显示,淅川县一份小学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试卷中要求学生回答“我们西峡县县委书记孙起鹏同志提出的‘传树争做’是什么?” 中国是一个考试大国,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但凡选拔都要经过考试才让人感觉到公平公正。国人也都非常重视考试,很多时候国人对教育的重视都是通过重视考试以及考试成绩来体现的。正是基于考试问题的重要性,教育部曾连续多年把《考试法》列入工作要点,但因为各种原因截至目前仍未出台,可见其复杂性和敏感性。 教育考试得做到公平、安全、科学、规范,至少应考虑到考务组织和考试内容,而河南淅川的小学期末考试在这两方面做得都有问题。 在考务上,淅川县教体局存在问题在于,没能做到安全和规范。也许是希望借助教学水平相对较好的西峡县教研室命制的试题,来检验本县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校的教学水平,这么做也说得过去。只不过考试组织环节出现了问题,淅川和西峡县的考试时间没能协调好。没有注意到西峡县两天前已经安排了考试,既没能收集到这一重要信息,也缺乏应急预案和变通,以至于出现了西峡县两天前的试卷出现在了淅川县的考场上。这么做既不算安全,也不算规范。 而在考题内容上,同样有待商榷。且不说,淅川县小学的试卷中出现“我们西峡县委书记”合不合适;单说,将县委书记讲话的内容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目的考试题,这合适吗? 小学考试,需要紧扣大纲和国家课程标准,把握基本知识点,确实可以适度拓展一些内容,但不应超过小学的知识结构。一个县委书记关于“传树争做”讲话,还没有分量进入教学大纲。 考试题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导向。这种要求学生背诵县委书记讲话的题目,甚至是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消解,不严肃、不科学,也不规范。 考试,既是对学生的考察,实际上也是对组织者和命题者的考察,两份雷同考卷,照出了当地教育部门在考试理念上的偏差,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节最差的《品德与社会》课。
责任编辑:大晴子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