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招进行时,录取通知书正陆续送达新生手中。或许喜不自胜的他们除了新鲜感外,没有更多地留意手中通知书是怎样的情况,也无从了解其他通知书是怎样的情况。这些年来,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制作上都是“下了一番功夫”,这是必须的,因为这是给新生的“第一印象”,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据了解,今年新生刚收的录取通知书中,不仅都传递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情怀,也表达了对新生的期许和愿景,而且它的“颜值”和“科技含量”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如,清华大学依旧突出“清华,是你一生骄傲”主调,沿用“赠书期许”,从《瓦尔登湖》《平凡的世界》到《艺术的故事》,校长邱勇寄语“通过这本书憧憬欣赏艺术之美,并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上海大学通知书的亮点是一张“全景漫游校园卡”,扫二维码即可全景游览宝山、延长、嘉定三个校区,让人有如身临其境;天津大学在设计上融入校徽、标志性建筑“北洋大学堂”元素,并通过剪影元素突出了天大和天津特色;复旦大学通知书是有声音的,“给你一张过去的CD”,录有刘大白/丰子恺作曲的《复旦大学校歌》,使新生感叹复旦底蕴的同时,对复旦的归属感油然而生;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陕西师大,学校动员校内书法好的老教授用毛笔书写录取通知书,从2007年至今,坚持了11年,每位教授每天完成80份任务。这散发着一纸墨香的通知书,为学子送上别致的开学初礼,也传承了陕西师大的文化情怀…… 当然,也有“立异”的:如浙江某大学在通知书里配上一颗天然珍珠,寓意四年后每个学生都变得闪闪发光;北京某大学以名为“时代礼物”的礼盒通知新生,盒内包括有通知书、金色的笔记本和明信片……说实话,不怀疑这些设计策划的美好初衷和积极意义,但是,录取通知书的作用其实简单明了,需要承载独特人生记忆,抑或要激发学生,尤其是新生的爱校传承之情,所以不必刻意追求材质、数量、价值上的“立异”,切忌走进华而不实、铺张浪费,甚至被“过度包装”而异化了的误区,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警惕。
责任编辑:xwzb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