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增加到5万名,这意味着全国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中西部省份的优秀生源,有了更多上大学、读名校的机会。新华社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程序设计、实施细则等方面的问题,不少考生碰到了通道上层的“玻璃顶”。
我国实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同时在部分高校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这些重要措施对补偿农村学生高考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而补偿公平的计划,在一些地方让农村考生碰到“玻璃顶”,关键在于没有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有的实施计划的单位和高校,甚至有意无意给农村学生制造了障碍。
在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和省属高校农村生专项计划推进过程中,存在一个尴尬现象:专门给贫困生、农村生的招生计划,在有的地方却没有完成招生计划。一个原因在于,有的地方并不是把所有学校专业都开放给农村学生报考,而是主要集中在涉农专业,对于这些专业,有的学生并不喜欢,报考并不踊跃。笔者以为,作为补偿公平的计划,其实可以更开放一些,把更多专业提供给农村学生,由他们自由选择,至于他们学成后愿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就业,这需要基层、农村以事业发展空间来吸引。
目前,有的高校在自主招生中,专门拿出部分名额,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和农村学生,这是一个好做法,因为通过自主招生的多元评价,可以打破用分数评价学生、简单降分录取优惠的补偿方式,更关注农村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有人质疑大学把高考分数较低的农村学生招进大学,对城市学生不公平。如果仅仅从分数角度评价农村学生,这一问题的确存在,而如果从农村学生的潜能、素质角度来看,就会不一样。比如,一个农村学生如果学业成绩一般,可是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只有城市学生的一半,在城市学生去上培训班时,他把很多课余的时间用到勤工助学上,那么,这样的农村学生,其发展潜能并不见得比城市学生差。学校在综合考察其能力和素质之后,会用和城市学生一样的综合评价录取标准录取他,而不是说降低农村学生的录取标准。
这就需要建立起对农村生的过程性评价。近年来在实施计划时,实行自主招生的学校有不少要求农村学生统一到城市进行面试,且由学生自己承担交通、住宿费,这就增加了农村学生的负担。对于农村生的过程评价,完全可以通过学校派教师到农村地区,了解农村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在当地进行面试来解决,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到城市面试,也应该由学校承担费用,并在面试中,结合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综合考察农村学生的潜能。美国大学在进行自主招生时,并不统一要求学生到学校面试,据调查,只有40%学生需要校园面试,其他学生有的根本不需要面试。这是从学生角度设计的评价方式,学校是为招到优秀的学生而提供便利。
推进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不但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而且也有利于大学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来完善这一计划,让更多农村学生能得到公平的机会。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lpy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