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的升温,“史上最短学期”临近结束,广大中学生也将面临中高考的考验,一些中学生对考试的焦灼也在与日俱增,一些地方医院的心理门诊甚至出现了家长排队带孩子做心理辅导的情况,更有甚者,个别中学生因为承受不住考前的巨大心理压力而离家出走。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未成年的中学生,其心理发育并不成熟,对一些事物的认知也并不全面。面对考试压力,出现一些紧张和焦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学校和家长不适度地进行考前心理辅导,有一些考生可能就会因为性格以及抗压能力较差而出现过度的焦虑和强迫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学校和家长首先应该“靠上去”。通过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帮扶”,让他们正确认识考试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修正考试在他们心中所占据的过于沉重的分量,让他们真正认识到,在这个多元化成才的时代,“一考定终身”其实正在减弱说服力。即使中高考没有发挥好,不成功,也并不会妨碍一个真正有理想的人通过别的途径成才,而且现实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可以佐证。
对学校来说,除了从年级层面适当组织一些面向全体考生的心理辅导讲座,作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哨”,班主任应该密切注意班内学生的情绪动态,对一些因为考前摸底成绩起伏而出现情绪波动的考生,应该及时联系家长,共同做好疏导工作。而对家长来说,也应该及时注意孩子在考试前后的情绪变化,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对孩子因考试成绩而引起的考前焦虑进行“降温”。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这个时候给予孩子的心理辅导的效果往往是优于心理辅导专家和老师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从心理依赖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成才期待以及他们对孩子的考试目标要求,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待考试的态度。所以对已经出现中重度考前焦虑的学生,作为家长,还是要首先淡化考试的重要性,要让孩子相信,考试只是人漫长一生无数挫折和考验中最普通的一次,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和看重,只需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即可。
中高考几乎对每一个中国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而怎么让孩子具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来应对中高考,在笔者看来,父母的言传身教,包括从小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以及价值观的树立,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对压力和考验的态度,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去培养和教育,而不是考前抱佛脚——等到孩子因为扛不住考试压力出现心理问题了再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求助,辅导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耐心培养,细心浇灌,苦心“经营”。过于功利的“分数”教育往往会导致孩子表面上看上去学习成绩很“强大”,而一旦这种“强大”遭受挑战,内心的脆弱犹如冬天的冰溜子落地,瞬间粉碎,这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
所以,内心强大,才能交出最精彩的人生答卷。和漫长的人生相比,中高考,只是无数人生考验当中最普通的一次,要重视,要全力以赴,但不能让孩子把“一次”当“唯一”。把成绩“强大”理解成心理也强大,培养孩子真正的强大,从正视每一次考试开始吧!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责任编辑:lpy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