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一个人才济济的三甲医院,但我更关注基层医院的发展话题。
去年一年,我在都匀、凯里等地调研,我发现基层医院的设备并不落后,症结在于医疗人才缺失,服务能力不足。这些医院一个科室只有5至6名医生,其中有一半达不到中级职称,服务水平极为有限。这也是深化医疗改革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基层医院人才流失严重。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医学院毕业生没有对基层医院形成有效的人才补充。以贵州省为例,每年全省招收近6000名医学院学生,除去继续深造和改行的,仅有不到三成的毕业生愿意从事医生职业。其中,多数人不愿意去基层,愿意去基层的又大多没有从业资格证。
毕业生不愿下基层,而基层原有的医生也有的因待遇低而改行、跳槽,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人才不足,基层医院只好降低招人标准。如此恶性循环,基层医院的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为鼓励优秀医生、优质医疗服务下基层,国家出台过不少政策,比如名医下乡和区域“医疗联合体”。这些政策有一定作用,但因为相关规定不明确、配套政策不完善,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常常“远水解不了近渴”。
找到问题,就需对症下药。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我的建议是希望实行定向的规范培训生制度。早前国家已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种培训一般为期3年,培训医生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结束后培训生还得自己找工作。我建议提高培训生待遇,将培训时间算入工龄,培训生下基层后能够补齐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金。这样能为基层招来人才、留住人才。
(本报记者 汪志球整理)
特刊视觉统筹:宋 嵩 蔡华伟 李姿阅 刘 慧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