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2017年英语将退出高考,立即引发了大众对于英语是否应该退出高考的激烈讨论。但不久当事人又出来“辟谣”和“澄清”,声称相关消息系“媒体误读”,仅代表“个人观点”。“英语退出高考”被一传再传,几番误读也让英语在高考改革中成了舆论的焦点。(5月23日《中国青年报》)
高考英语改革方案被媒体报道得“朝令夕改”,考生以及家长的心被弄得七上八下,以至于把教育部发言人续梅也弄得很辛苦,每一次都要为此面对媒体不断重复强调相同的辞令。在高考改革的过程中,英语这一科目无疑成了公众视野当中的“主角”。去英语化固然是高考改革中的一大看点与重点,但是一个科目的去与留是不能在“高考改革”这场大戏中独挑大梁的。
英语是否退出高考舞台,说到底只是改变了考核的形式。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一种沟通工具,本不该只是成为一张试卷上的分数。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改变中国“哑巴式”的英语教育。在高考中淡化英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减轻在应试教育中,英语学习给中国学生带来的压力,但是否能促进在英语教学中,把这门语言变为学生的一种能力,这点还值得商榷。并且,即使英语退出高考,对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毕竟英语是一门需要掌握的世界语言。学生以及家长大可不必如此焦虑。
笔者认为高考改革不能只停留在拿考试科目“开刀”。“一考定终生”是高考被诟病多年的一点,要改善这种现象,绝不是在考什么科目的问题上,做做文章就可以解决的。考什么,如何考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局限在这一点上。高考改革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在于它是全国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它的考核标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落实到具体课堂上的教学模式。这是“应试化”的核心问题,也是需要作出调整的关键。除了怎么考,还应该考虑由于统一录取而带来的,“一考千面”与地域录取不公平问题。这需要给高校更多录取的自主权,留给高校更多的自由招生空间。
英语,去或不去,高考还在那里。改革本是漫漫长路,别让舆论的喧嚣盖过了改革的真正诉求。
文/彭初阳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