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消息,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记者从洛阳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洛阳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21531人,比2013年增加646人,再创新高。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如何在洛阳2万多就业大军中杀出重围?大河报记者采访了洛阳部分大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们普遍表示,面对就业“鸭梨山大”,目前能做到的,只是放下身段,先就业再择业。(1月8日《大河报》洛阳新闻)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依然稳健,但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结构性矛盾仍然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与之相应的是该群体薪酬期望出现明显下降。就业压力也让大学生择业渐趋理性,求职时专业方向、薪酬标准等都开始“妥协”。
很多大学生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家庭也为自己付出了太多的物力、财力、精力,毕业找工作时薪资待遇一定不能低,否则就无法面对家乡父老。不可否认,大学生求学时间长,相对而言成长成本比那些没有读过大学的人要高得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应该获得高薪酬,因为大学生的能力高低和其求学时间长短、支付成本多少并不总成正比。换言之,大学生考上了大学,只能说明其高中阶段具有刻苦学习的毅力和精神,这种毅力和精神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但该生能够获得多少薪酬应该由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性质决定,而非学历。大学生刚进用人单位,都要经历几个月的试用期。这几个月,其实是劳资双方相互考核的时期。大学生提出的薪资期望符合用人单位的预期,也就是现在大学生的平均工资水平,用人单位就会认为这个人比较务实,能够脚踏实地,会着重培养,待时机合适时委以重任,薪资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倘若大学生薪酬期望过高,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好高骛远的印象,不但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甚至连能否顺利通过试用期都很难说。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通常不能做到专业对口,在提出薪酬期望时要根据所应聘的用人单位实际情况而定,以薪资的低起点找到就业突破口。就业后若是觉得单位不能提供给自己足够大的发挥才能的舞台,或是对单位发展前景不满意,可以在就业一段时间后再考虑择业。对大学生而言,先就业后择业无疑是个明智选择。作为刚踏入社会的“新人”,大学生不妨放低身段,眼睛朝下看,抛去眼高手低等一些致命弱点。总之,能够脚踏实地,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想想自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多做事少说话,多学习少指导,是大学生提升自己的法宝,也是为收获美好未来做一个铺垫。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