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图“逆袭高考”的消息引起社会强烈关注,而教育部表示:突然改变国籍,不能以留学生身份进行报考。
据悉,来华留学申请人必须“持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两年以上的记录”。教育部国际司相关负责人表态称,“跨国高考移民”破坏了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教育部制定了上述文件。”
遏制“通过改变国籍参加高考”一定程度上确能挽救高考的公平性,但考生想方设法通过移民、改变国籍等等手段参加高考,根源为何?我想并非为了破坏高考公平。
异地高考的矛盾如此突出,教育部却只想着如何阻止外来人员在本地参加高考,打着维护一种公平的旗号去破坏另一种更大的公平,是否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嫌疑?
其实张图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无外乎太多的人有着和张图同样的境遇。城市化进程中,非户籍地的务工人员不可避免。然而现实是,没有户籍,就无法高考。对于孩子的去留,他们面临两难:回去,他们要忍受与骨肉长期分离;留下,他们只能为了高考资格不停奔波。这座城市的发展有他们的功劳,却连一个高考的机会都无法提供给他们的孩子。
所以,他们期待一个张图能够带来政策转变的春天。然而很可惜,教育部似乎把改变国籍这一道路也堵死了。
对于促进高考公平,教育部也在做出努力,只是这些努力总给人隔靴搔痒之感。在2010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教改试点中,解决异地高考列入了试点,但遗憾的是,进行试点的地区,却不是大家期待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是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不少人由此疑虑,选择这些本地高考竞争就十分激烈,人口流入并不密集的地区试点,意义何在?
而今年,教育部公布的《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被首次写入。“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按各省公布的办法执行。”也就是说,如果各省仍不放开户籍制度,这些孩子依旧没有高考资格。
几次尝试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同样是促进教育公平,既然教育部能想到如何抑制“高考移民大军”、抑制“跨国高考移民”,为什么就不能对异地高考提出现实的解决办法?
仅仅否认“逆袭高考”,抚不平高考公平之伤。习近平主席曾说,“不要让下一代受伤害。”不要因为异地高考的无谓争吵,废置了孩子们的“黄金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