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攀(河南商报评论员)
占海特,一名15岁的江西籍上海女孩,因在微博上公开“约辩”争取异地中高考权利备受关注。据报道,12月8日,占海特父亲占全喜在上海市人民广场被警方以涉嫌“妨害公务罪”拘留。同时据占海特讲,“房东还逼着我们退房”,原因是“警察和居委会施加压力”。(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20版)
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异地中高考权利问题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相信占海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站在她背后的,是她的家庭以及和她一样的异地生及其家长们,还有心中有着权利和利益相对不公平感、被剥夺感的民众。但之所以占海特站在了前台,就像当年收容制度因为孙志刚之死而被取消一样,是因为假如没有一个赢得关注的由头,是难以撼动现实的。
但即便有这个可爱的女孩做先锋,坚硬的现实仍旧让人感到牢不可破。占海特在多次上访无果后,把微博当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她和京沪籍网友的“约辩”,尤其是后者把异地生斥为“外地蝗虫”的言论,让这一事件公开发酵。但网络上的声援却让占海特们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其父占全喜因为和一些异地生家庭在广场争取“权利公平、规则公平”而被警方以涉嫌“非法集会”、“妨碍公务”为名带走至今未放;而更为糟糕的是,占海特和母亲面临着被房东逼着退房的困境。假如“警察和居委会施加压力”的说法为真,那么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结局:一个女孩,当然不是一个大城市的对手,但欺负一个小女孩,大城市也会丢了风度甚至丢了脸面。
梳理占海特的维权经历,不难发现这是因为正常渠道受堵才最终导致事件升级。信访无果,求助微博;声援无效,公开集会;警察制止,双方冲突;家长被抓,被逼退房……没有占海特这样一个15岁的孩子,这一事关教育权利公平的事件不会被关注;可被关注了,占海特们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幸运。
包括考试在内的教育资源,应该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从社会正义的价值定位上看,异地生的考试权应该受到公平对待;就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也应该考虑这种权利诉求。像占海特,出生于珠海,成长于上海,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上海就读,在江西老家生活没超过3个月,基本没什么亲人,回家考试就意味着离开父母,成为留守儿童。显然,对于占海特们来说,异地生公平考试权,不仅是社会正义的价值定位决定的,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
当然,异地生中高考权利公平是一盘大棋,牵一发而动全局。这也是国家尽管要求异地高考,却把权力下放地方的原因。异地高考虽然应该放开,但若没有充分准备,贸然放开也并不合适。这不是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决策的时候可以漠视异地生的权利诉求,甚至于打压这种诉求。但眼下,占海特的处境显然是受到了打压。不公平的中高考权利、不畅通的维权渠道,已经逼出来了“占海特”。在“占海特”一事上,上海这个大城市要有大胸怀。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