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出来,各路好汉就炸了锅,纷纷拿着锄头扁担或者鹅毛羽扇猛扑而上。关于题目的吐槽和段子像被拳王猛击过的牙齿一样满天飞,各种真假莫测的零分作文也迅速出炉。今年也不例外。
先举一则关于题目的吐槽。网友“吴非”发微博说:“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为《忧与爱》,一考生出来跟同学交流后,猛扇自己耳光:妈的我看成《性与爱》……”
就连一向端庄的人民日报,也发文炮轰今年高考题目太过“文艺腔”。这个说法来自香港教育专家许子东,他认为:“跟香港比,内地的题目太文艺腔、太专,很多题目就算我身为中文系老师也无从下手,学生真是太苦了”。许子东还介绍说,香港高考的文学写作,分为片段写作和长文写作,学生可以从多个话题中选取一个发挥。题目一般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学生不会有太大距离感,同时也有上升空间,有想象力的学生可以拾级而上。
为何每年高考作文都被如此密集地关注乃至消费?我想大约有如下几个原因:1、作文人人都可以吐槽,没有门槛,吐槽数学或物理就要难得多了。2、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重返高考的梦魇或梦想,消费高考作文,可以部分完成心理补偿。3、高考作文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个图腾,戏谑高考作文,就是抽打应试教育。4、高考作文题目常会掺一些官方八股话语的沙子,吐槽高考作文,就是表达对官方八股话语的不以为然。
其实,关于高考,真正重要的不是作文题目,而是弃考现象。《2012年高考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三放弃”,即放弃报考、考后放弃志愿填表、考上放弃报到的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对,近年出国留学人员保持年均20%的增长。
高考对富人或贵人来说,日益成为鸡肋,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出国学习;高考对穷人来说,则日益成为奢侈品。伴之的一个明显事实是:高考已经不再像八九十年代那样,可以相对公平地实现一些有天分的中低阶层孩子向上流动的梦想。
我的一个兄长在30年前参加高考,提前一天师生结队赶往十余里远的县城师范学校,考完后他独自在家奋力做了一个月瓦坯。他说:“瓦坯卖了多少钱不记得了,只记得一边做瓦坯,一边等录取通知书。8月24日收到。自此离土离乡,得见比县城更远的世界”。那时的高考,是三十多年中国梦的开端,不止相对公平,而且具备改变命运的能力。30年后的高考,差不多已是中国梦的尾巴。去年重庆有数千考生弃考,多为农家子弟。一位弃考学生的家长说:“读书与超生一样致贫。”
云南教育厅长罗崇敏前些日子在演讲中猛烈抨击现行高考制度,引发争议。他建议取消全国高考:“一张试卷把同学16年的学习评价了,公平么?考试评价方法,把学生变成考试机器,把老师变成制造考试机器的工程师。”罗崇敏认为,应把考试权力放到学校,变一次考试为过程评价。
罗崇敏的话虽不严谨,也有一些道理。高考制度发展到现在,维系公平的功能已经相当微弱了。应该如何改革才能更加公平,让弱势群体不在高考起跑线上先就落后(地域收分差异、户籍管制、教育产业化带来的高昂学费等),在大学毕业时又再度落后(毕业即失业、蚁族、拼爹等)?这是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解决。但这个问题,不能永远悬而不决。
(作者系知名网友)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