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农村学生先是因为教育环境的不公平被埋没了天赋,然后又因此被认定为“天赋不足”而无缘保送,这就在不公平的基础上制造了新的不公平。
如果说高考是一条“独木桥”,那么保送算得上是一条“终南捷径”。通过学校推荐,保送生无需参加高考,就可以进入大学就读,几乎每个有志于深造的高中毕业生都渴望这样的机会。但是,有研究数据表明,一些高校在选拔保送生时表现出的特殊倾向性,已经危害到了教育公平。
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就以上数据可见,农村学生要想通过保送途径绕过高考,简直是难上加难。
农村学生为何难得保送的机会,表面上看可能是农村学生获得的保送资格不如城市学生多,而高校依据客观标准选拔,农村学生吃亏在所难免。而事实上,没有任何研究可以证明,农村学生在学习天赋上落后于城市学生,他们之所以在保送竞争中落于下风,往往是因为在制度设计上被摆在了不利位置,或者说“输在起跑线上”了。目前,保送高校的条件不外乎是:省级优秀学生;奥赛部分奖项获得者;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部分获奖者;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经教育部批准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推荐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获奖运动员;公安英烈子女。可以说,其中绝大多数标准都是为城市学生量身打造,以这些框框去套农村学生,合乎标准的自然是少而又少。
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农村学生的求学原本就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和困难。一些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在配套设施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甚至还达不到基本的标准,他们的学生又哪有条件去参加那一系列的大奖赛,更遑论获奖了。不少农村学生先是因为教育环境的不公平被埋没了天赋,然后又因此被认定为“天赋不足”而无缘保送,这就在不公平的基础上制造了新的不公平。
目前,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现象在各地都有所抬头。也有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以北大为例,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这种严重的失衡蕴藏着社会危机,农村学生如果不能有效地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通常而言意味着社会阶层渐趋固化,社会发展可能失去活力。虽然仅靠保送制度还不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但如果保送制度使得这种不公平更加严重,这样的制度就有必要重新设计。
如果不以公平性为基础,这项让城市学生获利的制度也有可能在城市中制造不公平,比如有人以权力、金钱和人情通关,轻而易举地拿到保送资格,让保送成为权贵子女进入大学的“绿色通道”。
只考虑选材的科学性而不顾及公平性的保送制度,就像在沙滩上建造没有地基的高楼,它越是高耸巍峨就越让人担心。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