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保送生正成为中国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的一个重要生源渠道,但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显示,家庭所在地为省会城市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教育学博士、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
城市子女与农村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入学机会之比之悬殊,无疑是令人悲哀的。尽管在21世纪的今天,但上大学,对于那些农村子女以及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依旧是他们改变生活命运、创造人生机遇的关键路径。现实却很无奈,即使你成绩很优秀、样样都很棒,但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和城市的孩子相比却低得可怜。
据报道,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副研究员罗立祝曾翻阅北方某市1988~2005年的原始保送生档案资料共3525份,结果发现,1988~1994年,获得保送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干部阶层子女所占比例为50.5%,农民子女只占获得保送重点大学入学机会名额的4.9%;1995~2005年,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子女占据了重点大学保送生人数的23.5%,而农林牧渔阶层子女只占2.3%。总体而言,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
保送机会的城乡悬殊比,深刻考问着教育公平的底线。教育公平无疑是社会公平中一张最重要的晴雨表,可“越来越不公平”的教育,却令很多农村的优秀孩子在重要的起跑点上就无缘竞争了。“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温总理的话犹在耳畔。在很多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薄弱和落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农村孩子在学习中所需克服的困难,远远超过大中城市的考生。如果高校的保送招生制度忘却了“穷人教育学”之精髓,那么,教育的公平,就是一个虚幻的美景了。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