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这种钱去静脉点滴氨基酸,真不如买来鸡鸭鱼肉蛋奶吃呢。有人可能会说,俺要是不差钱呢?不差钱也不行,还有个安全问题不能忽略。
高考临近,一则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的微博引起网友热议。笔者当时未予置评,觉得这可能又是谁的恶作剧,直到5月6日记者经过实地探访发了新闻,我才意识到,这样荒谬的事竟然是真的。
笔者开始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注意到不少专业人士已经开始在微博上批判这一行为了,但也看到当事学校的部分学生说:“请不要再用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扭曲我们想上大学的心,我们只是打一瓶氨基酸而已,请不要再讽刺我们说那些寒心话了……不知道的人请不要乱叫,如果你们没打过氨基酸就算了,不要说什么刻苦脑残。”这些孩子们的话,不免让笔者感到一阵阵锥心之痛,难道高中的生物学知识尚不能让这些孩子们明白,氨基酸只不过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么?
单纯从医学层面来说,包括氨基酸注射液在内的营养支持治疗,乃是20世界临床医学中的重大发展之一,就外科专业而言,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营养支持治疗,那些经历过涉及胃肠道吻合手术的病人如何才能活着出院。但要是一个平素身体健康的人,做了一个小手术(比如切掉一个多指畸形俗称六指儿),医院却给这个病人使用了氨基酸,恐怕这个当事医生会被骂死,因为病人只要在麻醉清醒之后不耽误吃喝,完全没有必要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
回过头来看图片中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一个个悬梁刺股的勤奋劲头,哪个像是不能经口进食的情况呢?花这种钱去静脉点滴氨基酸,真不如买来鸡鸭鱼肉蛋奶吃呢。有人可能会说,俺要是不差钱呢?不差钱也不行,还有个安全问题不能忽略。
首先,静脉输液是一种医疗行为,不应该出现在医疗场所之外。另外,还没有任何一种医疗行为是绝对安全的,各种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时可发生。以输入氨基酸为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水肿、静脉炎、肌酸激酶升高、肝损害、高钾血症、过敏性休克、死亡……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发抖,口唇发绀,心率快,血压低,意识丧失,心跳呼吸骤停,颈动脉不能扪及……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输液之时,需要立刻抗休克治疗,甚至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一系列措施),危重者可在数分钟之内致死。以教室的条件,这种事情一旦真的发生,能就地抢救么?庆幸的是,这类事件暂未发生,但理论上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而且,更为危险的是,在那种众人集中的环境下,一旦有一个人发生这种情况,极可能连带出现群发性癔症,这样真真假假的混在一起,会即刻放大危险。不要以为这是笔者危言耸听,不信的可以用“复方氨基酸+不良反应”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上检索一下看看。这样荒唐的输液行为如不立即叫停,笔者担心的这种情况恐怕迟早会发生。
也有一些“过来人”表示,自己当年高考前也输氨基酸了,但不是在学校的教室,而是在医院里。基于前面的理由,显然这种输液也是毫无必要的,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是一个太过基本的问题,不可能有哪个医生不掌握,干这种明知不会为病人带来任何好处的事,未免太令人齿冷。
无论如何,孩子们是无辜的,网上讨伐的声音也多半是针对那些本应具备起码科学常识的教师、校医和校领导。至于这些学生及其家长们的集体无意识及种种盲从行为,恐怕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从本质上说,此前种种花样繁多宣称对考生有裨益的“保健品”,与这种教室里静脉点滴氨基酸的奇事,无非都是为考生提供一种心理安慰。从微博上反馈的信息来看,最早在1997年,就已经存在为考生静脉点滴氨基酸这种事了(还有ATP,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等),如果说改变考生及家长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坚持合理膳食,放弃全部保健品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擒贼擒王,至少是时候打掉这种潜在危害最大的教室内静脉输液行为了。(李清晨,外科医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