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称,高考临近,湖北省孝感市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并配发图片引起网友热议。图片显示,教室内很多同学边打吊瓶边复习,场面颇为壮观。对此,孝感市一中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
(据《长江商报》)
高考班打吊瓶补充氨基酸,或许是体质弱、身体虚的原因,或许由于过度紧张所造成,想通过打吊瓶保持旺盛的精力,或者舒缓心理压力,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但氨基酸并不是高考“兴奋剂”,对激发考生的潜能到底有多少帮助,并无科学根据,因此,别过度阐释,也别妖魔化教育,情绪化表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引来他人围观起哄,徒增烦恼。
当然,这种现象折射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待高考的心态有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轻重不同的扭曲程度,太计较高考的得失,把命运全押在了这一次考试上,希望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为将来就业或成功拿到一张优先入场券。但对自己施加的压力太大,身负重压上阵,能否考出理想的成绩,不能不令人怀疑。
这或许缘于有的学生、老师、家长担心输了“起跑线”。比如见别人在打吊瓶补充能量,自己也不示弱;或害怕有的学生输在体能上,鼓吹氨基酸的功能和作用,鼓励学生打吊瓶;对家长而言,反正那么多钱都投进去了,也不差再打几瓶氨基酸的钱;于是跟风打吊瓶,结果出现了“吊瓶班”。
事实上,如果真的希望考出好成绩,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平静的对待,能考上理想大学,求之不得,考不上也不患得患失。怀着这样的心态学习、考试,没有太多的压力、轻装上阵,才能学得真东西和充分发挥水平考出好成绩。学校不妨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放松一下,减轻压力。家长可以宽慰孩子,人生的道路千万条,条条道路通罗马。
人生精彩和成功与否,并非在一次考试是成功还是失败,也不在于是否考上顶尖级大学。历史上有不少人没有上过大学,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19世纪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家爱迪生,有“中国爱因斯坦”之称的华罗庚。再如,刘路没考上清华北大,也非拔尖生,却成为“数学奇才”,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靠的什么?兴趣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