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只应与‘分数至上’‘唯考试论’等错误观念对立。 近日,南京一中的部分高三学生家长,因为该校高考“考砸”而围堵学校,他们手举“一中不行”的标语,要求校长赶紧“下课”。按一些家长的说法,他们之所以抗议校长,是因为“他搞素质教育,不抓学习,轻视高考”。 事后,南京一中发布《告2021届高三家长书》,发布有应试教育倾向的整改措施,比如延长晚自习到10点、分层教学、组建尖子生团队等,持续数日的抗议风波才逐渐平息。 家长的不满、学校的回应,被外界视为素质教育的低头、应试教育的胜利。由此引发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甚至断言,在以分数为升学刚性依据的当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不可调和。 不少家长认为,搞素质教育会影响孩子升学成绩,这样的担忧看似不无道理。以南京一中为例,2017年中考录取分数为631分,位居全市第三,生源质量当属上乘。但3年之后,这批学生的高考成绩却远不如预期。之所以出现这种惨况,家长归咎于该校推行的素质教育。早在去年,南京一中就因为“素质教育试点”,上过几次热搜。当时市里明确要求: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搞排名,不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有家长为此投诉当地教育局,理由让人无可辩驳:不考试,家长怎么了解学生的情况,老师怎么知道学生的不足?什么都不知道,孩子们怎么参加高考? 于家长而言,在高考赛道上让孩子做素质教育试验,必然会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来自孩子将来的竞争压力,二是试验失败带来的机会成本压力。试问,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但在以考试为主要选拔方式的背景下,家长身不由己,很容易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裹挟,陷入“唯分数论、唯考试论”的怪圈。 笔者身边有一位家长,以前非常支持快乐教育,为了让孩子上学能够轻松一点,一直坚持“不报补习班”。但如今到了升学的关键阶段,眼看着身边的其他家长疯狂“补课”,他也不由焦虑了起来,开始向应试教育妥协。 《超级演说家》里有一期节目,聊的主题就是对“教育”的理解。有位学者一开场,便讲了这么一番话:“快乐教育,好像只能快乐那么几年,你爽了你的童年,你就要在你的中年,在你的老年付出代价。”正是明白了这一点,不少家长才会忍痛让孩子宁愿失去短暂快乐,也要逼着他们不停去学,为的就是将来博取更好的生活。 但其实,分数与综合全面发展并不矛盾。素质教育是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只应与“分数至上”“唯考试论”等错误观念对立,从来没有、也不应该反对考试和分数本身。有教育专家直言,素质教育决不会妨碍高考成绩,如果考砸了,不是因为搞了素质教育,而恰恰是因为素质教育没有搞好。因为素质教育包含了应试,还有应试以外更丰富的素养。 基于此,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素质教育,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其实应试学习中同样有着源源不断的快乐源泉,哪怕解开一道数学题、获取更高层次的求知快乐,何尝不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雅慧
浏览次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