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iii官方_跨学科人才培养钱从哪里来

发布作者:www.bpjsedu.com
发布时间:20-07-07



北大“一个人的专业”引发社会关注。新华社发

辅修/双学位教育(Minor/Double Major Program)是学生主修一个专业同时在另外一个领域学习一组课程,从而架构出跨学科知识结构,这是培养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在学分制下,每一个本科专业都可以组合其中的核心课程,形成辅修/双学位教学计划供学生选修;更可以创造性地组合课程,形成全新的、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外的辅修/双学位专业。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推出“创新创业”辅修/双学位专业,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推出崭新的“3D打印”辅修专业,清华大学推出“大气科学(全球变化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智能硬件”“机器人”和“智能交通”等5个新辅修专业。这些新辅修专业都与中国产业升级和发展紧密联系,是中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最新的进展。

辅修/双学位专业选择学生较多,可以单独开课;选择学生较少不需要单独开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灵活完成教学计划。由于辅修/双学位教育学分数少,学习过程灵活,不能以学年制模式收取学费,其人才培养的成本分担问题,也是当前许多大学面临的难题。

财政不应当为辅修/双学位教育拨款

辅修/双学位教育是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的学习,财政并未直接给学生在主修专业之外的学习拨款。实际财政给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拨款去分担其教育成本十分困难,也难以实现,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愿望去学习辅修/双学位,也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辅修/双学位。财政应当为哪个学生拨款呢?这在本质上涉及财政经费公平问题。A同学选择了双学位学习,财政为A辅修/双学位拨款;B没有选择辅修/双学位,财政一分钱都不给,这当然不公平。此外,从辅修/双学位的财政属性上分析,学生选择辅修/双学位主要是为自己扩展视野,增加自身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辅修/双学位教育私人产品属性更多。从财政角度看学生注册和学习也非常容易实现外部效应的分割。综上所述,无论从公平还是效率角度看,财政不应当为辅修/双学位教育拨款。

与以上分析相联系,既然辅修/双学位教育对于学生和大学都很重要,仅仅通过市场力量和市场学费定价,高校是否可以自行发展辅修/双学位教育呢?自1994年起,北京大学开始在新的学分学费定价模式下发展辅修/双学位教育,开办专业已达26组约40多个。2015年北大共有1323人获得双学士学位,133人获辅修证书,总人数接近毕业生一半。制度创新与完善使北大多学科优势得以发挥,跨学科知识复合型教育人才已经成为该校教育特色之一。北大和国内许多大学的实践表明,在没有财政专项拨款的情况下辅修/双学位教育也能蓬勃发展起来,也能培养出优秀的跨学科知识复合型人才。

在教育管理组织制度之外,北大在辅修/双学位中试行的学分学费定价政策最为关键,2016年政策要点如下:

基础学科辅修/双学位专业学分学费为100元/学分,例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毕业生收益也许不高。

市场热门专业辅修/双学位教育学分学费为150元/学分,例如数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创新创业方向)三个专业。

来华留学生学费高,基本定价为400元/学分。

校外学生可以选择北京大学经济学辅修/双学位专业,2000年左右学分学费为400元/学分,之后学费调高为800元/学分,2015年调高为1500元/学分。学生完全自费(全成本负担)参加双学位学习。

2006年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高校教育收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财[2006]2号 )中明确规定:“第二学位、双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学位学生”可以收取学费。这是辅修/双学位学分学费定价的基础文件。但文件并未明确学费的学分定价准则,也没有明确学费定价权属。不同省市、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和教委对相关政策理解存在不同,因此辅修/双学位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制约,在不同地区开展情况不平衡。

2016年1月发改委在检查北大收费过程中指出,辅修/双学位收费100元/学分,2013-14年合计收费665.8万元,这是一项“可能有问题的收费项目”。政策反复再次出现。以上收费一旦被确定为乱收费,辅修/双学位教育的财政基础就会被彻底破坏而几乎无法开展。这再次迫切表明,学费政策需要持续完善。

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空间如何扩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对外招生,周边高校在读学生可以到北京大学注册修读经济学双学位,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证书。这意味着一名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可能同时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自2000年左右开始16年间,主持经济学双学位教育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已经在经济学理论和实务领域培养出三千多名同时持有北大经济学学士学位和其他高校本科学士学位证书的优秀人才,在学界和业界积累起极高质量声望。经济学跨校双学位教育在没有财政拨款分担成本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质量才能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这在客观上也给予办学单位不断提高质量的内在动力。

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市在教委支持下许多高校也积极举办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这意味着一旦政策机制得以确定,跨校辅修/双学位教育还有广泛发展空间,这一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成长至为重要。学生在身份上不会被完全固定在学籍注册高校,他们会有更多选择机会去获得双学位文凭从而成长为跨学科知识复合型高质量人才;大学也不再仅仅为注册本校的学生提供教育,他们会将更多求学者视为自己的学生以及未来校友。

辅修/双学位教育是主修专业之外的教育,可以按照学分定价方便学生选修,有些学生选修,有些学生不选修;有些热门专业学生毕业收益高,有些基础学科专业毕业收益也许不高,这是在成本分担方面与学生主修第一个专业的不同特点。财政对于辅修/双学位教育可以不分担成本,不必为辅修/双学位教育拨款。高校可以有辅修/双学位教育学分学费定价的自主权,可以针对本校注册在校生确定不同专业的学分学费价格,针对非本校注册在校生确定不同类型专业的学分学费价格。高校更需要积极筹措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辅修/双学位专业的奖学金以及其他资助,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发展募集经费。

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成本分担分析

第二学士学位(The Second Major Program)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后另外在其他本科专业学习获得学士学位的教育,是跨学科人才培养另外一种重要模式。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大部分基础课如政治理论课、英语、通识教育等课程与第一专业重复,在学分制视角下学生只需学习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即可,学习量应该在60-70学分。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学制各国一般都为2年。由于学生第二次修读学士学位都会跨学科,因此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也是培养跨学科人才的一种方式。

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对创新人才成长有独特价值,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莱格特(Anthony Leggett)就是物理学第二学士学位获得者。我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实际也是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她1951年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1959年10月在西苑医院第三届“全国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西学中班)”学习,学习时间两年半。中医西医虽然同是治病救人,但对病因看法不同,治病范式不同,因此算是两个学科。“西学中班”脱产学习两年半,是典型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安排,因此从实际学习过程分析屠呦呦就是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是经由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成长出来的跨学科创造性人才。

从学分制角度审视,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的课程就是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内的课程,第二学士学位教育也是本科教育,课程完全一样。理论上一所高校只要有本科专业存在,其课程就会全部开设,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可以灵活开展。任何一所教育部允许本科学士学位教育的学校其现有本科专业都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因为本科专业的存在而自然存在,学生可以插班按学分制修读,人数多少均可,1个也可以。

从公平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第一个主修专业时财政拨款和学费分担了生均成本,那么财政继续为这个学生学习另一个本科专业分担成本是公平的吗?在同一个学生身上财政两次为其分担了生均成本似乎有些不公,这意味着财政不应当为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分担成本。第二学士学位不是财政应当承担责任的领域,其生均教育成本应由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独自承担。

高校因此可以有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学年学费和学分学费定价权。政府下放学费定价权后,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可能更有机会发展起来。时刻都会有学生本科毕业后因为特殊机缘“瞬间”认识到自己需要其他学科知识,需要进入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学习,按照学分制灵活的插班选课可以满足各种各样对所有本科专业跨学科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比当下模式多得多的学习机会。

(作者系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郑重声明:摩登3官网所展示的均来本公司,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Works on display are from 摩登3-摩登3首页-摩登3官网,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without permission or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版权所有 ©2011 摩登3-摩登3首页-摩登3官网 | 技术支持:摩登3-摩登3首页-摩登3官网
Copyright © 2011 | http://bpjsedu.com, | E-mail:请输入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