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透支”“贷款消费”“学生贷款被骗”等不良贷款的事件发生,使“校园网贷”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并且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大学校园里“校园网贷”的宣传广告几乎随处可见,“零风险、低门槛、便捷化、零利息”等宣传字眼也让不少大学生跃跃欲试。一边是让人唏嘘的“校园网贷悲剧”,一边是喧嚣校内的各种网贷宣传的风起云涌,不免让人担忧和焦虑。
大学生大多理财意识不浓,独立掌控消费能力差,财商、消费情商、金融风险意识淡薄,在缺乏父母亲友监管前提下,极容易因过度膨胀的畸形超前消费和享受心理而堕入“校园网贷”的债务圈。学生最终受债务影响惶惶不安、因无法还债和面对父母亲友而备受折磨,不仅成长受到影响,甚至付出为还债铤而走险或走上不归路的惨痛代价。
笔者认为,用“双刃剑”来形容“校园网贷”恰如其分。对于确实需要网络金融服务的大学生而言,“校园网贷”确实会是“雪中送炭”,但对于一些理财能力差、自控能力差、风险意识差的大学生而言,“校园网贷”便会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而导致这些畸形出现的根源,是针对大学生预防“校园网贷”陷阱的干预引导不到位和对“校园网贷”监管不到位所致,比如部分“校园网贷”非法讨债、人为诱惑大学生贷款等非法行为,理应受到打击治理。
因此,“校园网贷”亟需“出手”规范。首先,高校应该主动“出手”。每个校园典型事件和现象的出现,在教育意义上都是一个针对性施教的着眼点。高校对“校园网贷”风行校园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干预引导。如针对大学生开设理财课、讲座、论坛、校园专题讨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理财和建立正确消费观等方面的引导,进而让大学生正确面对“校园网贷”。在科学理财、理性消费的前提下审慎面对“校园网贷”的诱人面孔。其次,社会应积极“出手”干预。金融部门应加强对网络金融平台的监管,并对大学生开展正规网贷和金融法规宣传教育,既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互联金融服务,又让大学生擦亮慧眼识别非法金融的陷阱,学会依法维权,杜绝非法互联网金融对校园环境的侵袭。再其次,宣传文化和教育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金融服务宣传、检查、监督,规范“校园网贷”秩序,杜绝“高利贷”等非法互联网金融侵蚀校园和在校大学生。最后,家长和亲友“出手”。家长和亲友应积极与高校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成长以及学生的生活和开支等状况,走出放羊式监护误区,积极与学生、学校进行沟通,帮助解决大学生生活消费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矫正行为,避免大学生身陷“校园网贷”的行为误区。(作者:许朝军,单位:河南省禹州市教体局)